中国企业 扶贫尖兵

突出企业作用,整合各种资源力量,拓展扶贫路径,聚焦产业扶贫,在扶贫路上不落一人

设立贫困学子奖学金、关注贫困学生的营养健康、不漏学前儿童,从昔日的给钱给物到资助教育,企业的精准扶贫下了绣花功夫

企业是消费扶贫的正规军,让农畜产品进超市、连网络,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与爱心

帮助一名“码农”变成一名“鹅农”,建起自己的“灰鹅王国”;

资助一个贫困学子,让他的求学之路不再艰辛,用知识改变曾经困顿的命运;

扶助千万农户,为特色农畜产品打开销路,让播撒在田间地头的汗水变成鼓鼓的腰包。

发展优势产业、助力教育扶贫、销售扶贫产品……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企业力量随处闪现。投入人、财、物真帮实扶,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找到致富门路、看到美好生活的曙光,正是一个企业责任感最有力的体现。

产业扶贫挑起致富大梁

穿过村庄和田野,江西省兴国县隆坪乡龙下村油槽组的一处山坳,藏着吴永柏的柏瑞灰鹅养殖基地。

从一名在深圳打拼十年的程序员,到回乡创业的灰鹅养殖带头人,吴永柏用4年时间,在绿水青山间经营起自己的“灰鹅王国”。

2016年,吴永柏养殖的第一批灰鹅刚上市,就遇到了禽流感疫情,眼看着待出栏的鹅就要砸在手里。

“我跑到附近的小商小贩那里推销,免费送每人一只灰鹅。”靠着最笨也是最真诚的营销方式,吴永柏努力渡过难关,“跑得太辛苦,夸张点说鞋子都走破了好几双。”

往下怎么发展,吴永柏有点没信心。这时,在兴国县开展扶贫工作的碧桂园扶贫人员找到了吴永柏,主动问他需要什么帮助。

经过洽谈,碧桂园支持他通过“足日供健康苗、技术精准到位、建立一户一追溯系统、安装自动化设备、产品定价保证回收”等方式,培育养殖能手,带动群众养鹅致富。碧桂园设立灰鹅产业扶贫项目奖励扶持金,根据贫困户领养灰鹅数量,每羽奖补10元,20羽起补,最高30羽,补贴金额最高300元/户,以奖促养。

碧桂园还向吴永柏的基地开放“碧乡”“凤凰优选”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帮他进行品牌推广与新销售模式培训。

这一系列操作为吴永柏的灰鹅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在碧桂园的帮助下,吴永柏的基地链接了63户贫困户,每户3至5人。2019年,参与灰鹅养殖的农户每家增收一万到两万元。

吴永柏只是碧桂园扶持的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支持计划的受益人之一。

碧桂园联合清华大学、新浪微博等,在兴国县落地了苗木花卉扶贫基地、水稻、茶叶等可复制、可造血、可持续的产业扶贫项目,共投入192万余元,带动贫困户1301人。

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群众的就业也拉动了。

“过去农民种粮食,亩均纯收入仅200元左右;现在种丹参,亩均纯收入可达2000元,收入相差10倍。”据天士力控股集团介绍,集团在陕西商洛建起了5000多亩丹参药源基地,带动60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了4个县90%以上农民的生活问题。

三月初春,新疆柯坪县正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援疆工作队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13位村民申请并落实了临时性的清洁工、保安、消毒员等公益性岗位,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困难群众的影响。

碧桂园帮扶的广东英德树山村村民在苗木基地上班

教育扶贫点燃希望之光

家住兴国县古龙岗镇瑶前村的雷来才家,是村里的贫困户。他的父亲长期在福建务工,母亲身体不好,只能在家照顾4个孩子。为了让孩子们上得起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母亲只能通过养鸡、种菜尽可能地补贴家用。

雷来才看在眼里,更坚定了考取北大的目标。2018年雷来才如愿收到录取通知书,成为兴国县第一个被北大录取的女学生。

凭着优异成绩,雷来才获得“碧桂园红军子弟奖学金”特等奖。这是碧桂园集团专为优秀贫困学子设立的奖学金,对兴国县优秀红军后代子弟以及其他优秀贫困学子进行资助。首批奖学金覆盖建档立卡贫困红军后代及贫困学子共75名,金额达21.3万元,成立以来已累计资助学生150人次。

雷来才的故事正是企业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除了设立贫困学子奖学金,关注贫困孤儿疾病救助、贫困学生的营养健康、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学习等教育扶贫模式,正成为许多企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启动于2014年的顺丰暖心-孤贫儿童医疗救助项目,关注先心病救助、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救助、孤儿养护,为孤贫患儿最高给予4万元医疗费用资助,协调定点医院在费用减免、绿色通道等方面减轻患儿家庭负担。

该项目整合顺丰内部资源和志愿者资源,在特定节日为患儿家庭送上物质慰问和精神关怀,尽最大可能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截至3月底,顺丰暖心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约2.47亿元,已救助全国患儿及孤儿9862名,累计为9656个家庭提供陪伴、住宿等服务。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很多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以多元形式助力教育扶贫。为解决贫困地区儿童饮奶问题,2017年君乐宝发起“中国小康牛奶行动”,累计向贫困地区捐赠价值近2000万元的优质学生奶。

同时,君乐宝创新公益模式,通过河北省君乐宝公益基金会连续三年举办“牛奶的行走”公益徒步活动,在完成自我挑战的同时进行公益筹款。活动开展以来,参与的社会爱心人士达数千人,活动募集善款300多万元,为河北省贫困地区学生捐赠优质牛奶。

2019年元旦前夕,在君康人寿的邀请下,多名四川凉山州的幼儿和老师来到北京过新年。来自“学前学会普通话”项目试点班的孩子们,用汉语、彝语唱歌、交流。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是国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帮助凉山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措施。该行动聚焦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安宁河谷6个县市民族乡镇幼教点,拟用3年时间帮助3~6岁少数民族儿童学会普通话,解决民族地区学前儿童进入小学后上课听不懂、学习跟不上的问题。

2018年5月27日,该行动正式启动,君康人寿捐赠了5000万元的启动资金,助力教育扶贫。该行动第一阶段已覆盖幼儿11.28万人,预计三年将累计覆盖学前儿童约50万人。

为解决村里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广汽集团在广东清远连州市联一村建起了幼儿园,不仅设施条件好,收费合理,针对贫困户还有减免政策;

连续八年,每年捐资1亿元,茅台集团开展“国之栋梁”大型助学活动,累计捐资达8.1368亿元,已有16.2737万名学生受助。

……

多家企业施策助力,下绣花功夫做好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的溢出效应正在日益显现。

2018年5月27日,旨在帮助四川大凉山学前儿童学会普通话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正式启动,君康人寿捐赠了5000万元的启动资金

消费扶贫凝聚爱心与合力

“碧桂园集团采购了18个省47个县的扶贫产品164款,合计1614吨,捐赠给湖北省和其他省份的抗疫一线。”4月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王春燕谈及消费扶贫时,举了这样一例。

受疫情冲击,多地农副产品销售受到影响,消费扶贫的作用尤显重要。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已广泛动员东部地区、中央单位、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搭建平台、购买扶贫产品。

截至3月27日,中西部22个省份共认定了22566个扶贫产品,涉及1000个县和10269个供应商,商品总价值2152.42亿元。东部9省市已购买扶贫协作地区的农副产品21.21亿元。

新茶、热干面、周黑鸭、武昌鱼……3月底,苏宁拼购上线了“荆楚回春”湖北农产品的专场活动。“我们一个个打电话过去跟湖北当地商户确认情况,确保各个环节都没问题,可以放心购买。”苏宁拼购有关负责人说,希望物流和流量的双重扶持,助力湖北农村群众尽快追回失去的时间。

为解决湖北茶叶产销困境,3月10日,中粮集团中茶公司与湖北6家茶叶企业签订了2020年意向采购协议,分别从五峰、长阳、恩施采购花茶茶坯500余吨,从荆州、黄冈采购出口茶叶300余吨,采购金额2000多万元,给湖北茶企茶农吃下定心丸。

为保障农牧民利益不受损,蒙牛乳业的收奶量从以前平均每天1.4万吨增至1.57万吨,公司投入2亿余元将富余牛奶进行喷粉,保障农牧民收入。

“微商城平台线上下单、线下送货,既能让我们买到新鲜蔬菜,也能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西安市民王阿姨说。一手做好疫情防控,一手抓紧扶贫助农,西安高新区搭建便民服务点、开通蔬菜供应直通车、建立电子微商城平台,线上线下共同推进,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目前,消费扶贫企业日供应叶类蔬菜3000余斤,累计为西安市内居民配送新鲜蔬果1.9万余份。

不仅是在抗疫期间,从构建社会扶贫长效机制的长远视角来看,消费扶贫既能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稳定脱贫成果,也能满足城市“菜篮子”“米袋子”的有效供给,可以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张瑞样是兴国县南坑乡郑枫村的贫困户,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养蜂、卖蜂蜜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9年,郑枫村被纳入高速路沿线扶贫点,修路导致村里交通不便,张瑞样的1000多斤蜂蜜也不好卖了。

同一年,碧桂园兴国扶贫项目开设了红色旅游线路,助力消费扶贫。扶贫项目部成员了解情况后,迅速对接张瑞样,帮助推广蜂蜜。农家土蜂蜜成了香饽饽,碧桂园广清区域第一次下单便买了600斤,后面其他区域陆续买了200多斤,张瑞样直接增收近3万元。

因消费扶贫受益的不止张瑞样。碧桂园红色旅游线路开设以来,来到兴国县的游客逐渐增多,红薯干、茶油等茶园土特产名声大噪,产生了一批农特产生产和销售大户,带动大量贫困户一起脱贫。

茶园乡土特产大户的产生,离不开冯英团队的努力。2018年,在广州工作的冯英回到家乡,偶然来到兴国县第二高峰——茶园乡十八排。震撼于这里的美景,冯英和团队决定把茶园十八排推向世界。为此,他们组织旅游考察团,邀请摄影师采风创作,精心规划旅游线路。

这一努力得到茶园乡、碧桂园的支持。2019年,碧桂园投入约52万元在兴国县开展星火计划扶贫系列游学活动,联合冯英团队组织13批次280余人的碧桂园员工、业主、合作单位人员登上十八排,通过走红色线路、听特色党课、访贫困农户、购农特产品,消费扶贫采购金额约18万元,让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