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兴
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去年岁末,《乡愁梁子湖》付梓了。读这本具有地域风情的乡土专著,值得赏析的是民俗、民韵、民居三个亮点。
民俗温故如新。梁子湖区发动和组织相关乡贤,广泛挖掘、收集、整理、编辑古今地域民俗史料,然后筛选出精华,分别编辑出婚嫁习俗、生寿习俗、农耕习俗等九大部分,既有传统的娶与嫁的历程,展示在读者的眼前,又有地域的民间文化,让人耳目一新。如:“铺床铺床,儿孙满堂,福贵双全,永远吉祥。”用民间语言,展现出人性之美。在插花文中的“新娘生来一枝花,才貌双全人人夸。个个伸出大拇指,赞叹我庄添鲜花”等,既赞美了新媳妇,又描绘出了一家娶亲全村沾喜气,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
民俗当中的生寿习俗和生活习俗,演绎出了民间婴儿和成人诞辰礼仪的风俗和掌故,是绽放在民间的别样风景。如“凤毛济美麟趾呈祥兰芽璀灿桂蕊芬芳,庆叶卉璋喜听英声熊梦征祥彩裕凝祥”“祥占弄瓦慧定成文宜施巾佩可作门楣,喜临凤玉掌上擎珠千金为宝蕙兰美质”等,是饱含传统文化且具民间韵味的赞歌。民间的生活习俗,是一定地域当中人们衣食住行的行为标准,如:相见之礼、来往之礼、恭让之礼、借还之礼、吃饭之礼等礼俗,记载着礼仪的规范行为,教育人们不能丢掉老祖宗的优良传统,绽放出新时代的文明之花。
民韵纵情放歌。《乡愁梁子湖》当中的民韵,主要有民歌、征集歌曲、民间器乐等,是一枚枚散落在梁子湖区民间的七彩石,珠圆玉润,缠缠绵绵,浸润心灵。梁子湖区传统民歌,曲牌鲜活,句韵腔圆,以物说物,见物喻物,见人喻人,节奏舒展。如《十二月对花》《绣香袋》《灯歌》《小调》等传统民歌,歌词优美流畅,朗朗上口,不限场地就能唱一首传统民歌,释放情怀,陶冶情操。
梁子湖区的儿歌层出不穷,代代相传。“推呀磨,扯呀磨,推给我娃来坐坐。磨粉做大粑,大人吃大粑,小孩吃小粑,大人吃了去种庄稼,小孩吃了去玩泥巴”等儿歌,将广大读者带回到稚气的童年,带回到无忧无虑的岁月。俚语是梁子湖区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结晶,像一首歌,悦耳动听;像一首诗,韵味绵长;像一幅画,五光十色。牌子锣则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这种器乐由吹管乐和打击乐两部分组成,其曲牌至今还保存有两百多种,分为宴乐曲、舞乐曲、娱神曲、征战曲和民间小调等,汇成一部部田园交响曲和山水奏鸣曲。
民居古色古香。梁子民居历史渊源悠久,古今民居的建筑风格新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是凝固的建筑史诗。民居是透视乡愁记忆的专著,是释放故乡情怀的催化剂,是牵在游子手中的线。胡家大屋、张家楼房、金家大院、上洪老屋、张裕钊故居、熊桴故居等古老宅第,穿越几百年历史长河,展示出了民居的人文风貌。民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载体,也是孕育人才之地,它带着写满故事的面孔,穿过岁月云烟,扎根在锦绣原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乡愁梁子湖》这本专著,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动力,馈赠给广大读者的是乡愁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