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SCI崇拜”、破除“唯论文”评价体系,这在科技界、教育界已经达成共识。盲目以发表期刊档次、论文数量作为职称评审的前置条件,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撰写、发表论文上,不但使科研氛围急功近利,也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然而,破除“SCI崇拜”,陷入“知易行难”的困境。
一些高校青年教师甚至明确反对,称如果取消SCI论文这一评审职称的前置条件,青年教师晋升的通道将更狭窄,用SCI论文评价教师,虽然有明显的弊端,但可能是“最不坏”的评价制度。要破除“SCI崇拜”,就必须建立能替代这一评价体系的更为科学,并能保障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
为什么说SCI评价“最不坏”?这和说高考实行单一分数评价“最不坏”其实一样。不以SCI论文作为硬性指标,就必然会引入更多主观因素,把简单的数量评价复杂化。随之人们就会担心,评价是否受权势、人情关系影响。以前好歹可以凭发表论文的本事获得晋升,现在没有了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考核、晋升会不会变为领导说了算?无权无势、没有人脉关系的青年教师,会更看不到出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