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玉米个大,产量高。”杜山镇下王村500亩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基地,采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性诱捕器诱杀生物防控技术,统一防治病虫害,取得良好成效。
“示范基地采用春、秋玉米连作生产模式。目前,应用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防治技术的示范基地,化学农药减量20%,亩产可增加20%,亩平纯效益达1800元。”昨日,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詹少奇介绍道。
入梅以来,迁飞性害虫陆续迁入我市,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迅速投入到病虫防控战役中,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据了解,在全市主要稻区大面积普查中,中稻田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百蔸束苞20-170个,平均百蔸虫苞100个,发生程度为近几年同期偏重的一年;稻飞虱百蔸虫量50-500头,发生程度高于近几年同期平均水平;纹枯病平均病蔸率20.5%,严重田块达50%,平均病株率2.3%,发生程度接近近几年同期平均水平。结合我市重大病虫年度消长规律、品种布局及后段气候趋势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计8至9月我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总体趋势呈中等偏重,病虫并重;草地贪夜蛾中等发生。
为及时掌控田间病虫动态,提高预报准确率,市农业农村局自4月起,坚持每周开展系统调查,在全市主要粮区开展大面积普查,及时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省植物保护总站上报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信息。并将病虫趋势预报和科学合理防控技术等信息,及时下发到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各地机防组织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发布农作物各类病虫情报8期(次),共计500余份;通过农信通与鄂州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向全市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区、乡镇农业技术干部等发布病虫防治预警信息7期(次),合计10000余条。
同时,积极推广农作物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治技术,助推全市生态农业发展。在玉米主产区杜山镇开展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的同时,在全市3个区各选1个主产粮食乡镇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继续探索稻虾养殖区域绿色防控模式;在生态农业基地大力推广应用灯光诱杀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
为规范防治药剂使用,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确保病虫防治质量,该局农药监督管理站对全市农药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对重点地区重大病虫害防治用药产品质量进行了重点抽检,6-7月份共抽检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样品30个,抽查农药标签90个,标签合格率达91.2%;核查农药经营门店100余家,新换证65个;张贴《禁限用农药目录》和《农药安全使用知识》100余套。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学文
通讯员:叶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