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区主动承接光谷“东扩”

鄂州市华容区委书记彭波(右)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访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通讯员 徐新华 杨宁

北临长江、西通光谷,东接鄂州机场……400平方公里的鄂州市华容区,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作为距离武汉市最近的县级行政区,华容区要主动承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东扩,着力打造武鄂融合创‘芯’示范区。以大开放带动大转变、实现大提升、促进大发展。”12月26日,鄂州市华容区委书记彭波来到湖北日报5G演播厅,畅谈华容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建全省最大港口工程

“东依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西临武汉光谷科技新城,南接梧桐湖新城,北靠长江黄金水道,坐拥34.4公里长江岸线。2条高铁穿境,4条高速公路三横一纵,8条快速路全面对接武汉。”一开场,彭波着重介绍华容区的好区位。

在产业谋划上,如何发挥滨江临港优势?

彭波介绍,近年来,该区与省交投深度合作,坚持港、产、城一体化模式推动三江港建设,全力打造三江港航运商务区、湖北长江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展示区等一批港口物流平台,建设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枢纽和产业聚集示范基地。

三江港是目前我省最大规模的在建港口工程,历经5年,即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明年,该港将在“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国家示范工程”“国家一类水运开放口岸”等证照验收获批后,正式开始全面运营。届时,万吨货船可通江达海。

“铁水公空多式联运要素不断在华容聚集。”彭波说,眼下,鄂州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向明年建成投运冲刺。未来,要将三江港打造成国际一流内河大港和中部物流枢纽大通道。

对接光谷发力大数据产业

“连接武汉新洲与华容的新港高速、双柳大桥动工开建,武汉地铁11号线、30号线未来也将向华容延伸。”彭波介绍,作为距离武汉市最近的县级行政区,位居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主轴的华容区,正抢抓机遇,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规划、产业、交通等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互融互通,主动承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东扩,着力打造武鄂融合创“芯”示范区。

去年12月,华容区与省联投集团“牵手”,在红莲湖投资90亿元,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打造以大数据与云计算、5G通信网络、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抢抓新型产业布局的同时,华容区也注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逐步淘汰钢铁、建材等落后产能,持续做强做优电子、纺线、魔芋、软管等为主的出口产业。例如,总部位于华容的全国最大缝纫线生产企业枫树线业已与全球顶尖三大线业巨头建有良好合作关系,产品远销欧美等40多个国家。今年,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实现逆势上扬,目前订单充足。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96家,比‘十三五’初期多了20家。”彭波介绍,近些年,华容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纺织制线、绿色建材、商贸物流、医用软管、精深加工、康养旅游等八大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带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县域经济水平在全省一类县市区考核中进位明显。

疫后重振跑出“加速度”

华容区经济恢复情况如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持续收窄,跑出疫后重振‘加速度’!”彭波作答。

今年5月份,疫情叠加汛情之际,华容区接续开展重点项目征迁“百日会战”,为包括红莲湖大数据产业园在内的多个重点项目开工快速腾地;启动重大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为49个项目解决各类问题132个;推动中心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整治”行动,助力全市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开工量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彭波说,2020年,全区新签亿元以上项目26个,投资额超过50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额110亿元。全区已开工建设21个市级重点项目,其中5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