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是生命的源泉、城市的命脉,如今垃圾分类、保护环境行动正在陆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那在长江上,垃圾分类工作是怎样运转的?
昨日,三江港码头,鄂州海事处执法大队,正在对停靠在港的这些船只进行一个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情况的检查。
垃圾分类,各回各家。“矿泉水瓶丢这个垃圾桶,厨余垃圾放这个垃圾桶……”作业人员把各自货船上的生活垃圾分类丢进四个垃圾分类桶,并在船舶垃圾回收记录本上记录。
北门执法大队副队长陈松带领执法人员对船只垃圾桶配备情况、垃圾分类储存情况、垃圾桶内实物核查、垃圾处置记录、垃圾交付记录、污染物接收处置联单执行情况、船员履职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检查。
“基本是合格的,垃圾也是在按照要求分类,污水进行了收集。”陈松翻看着记录本提醒道:“你们在进行这个污水和油污水的记录的时候,船长没有签字确认,另外一个垃圾分类,可能还存在一点小问题,这个分的不是特别仔细,希望你们进行整改,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问题。”
为有效推进长江污染防治工作,打好防污染攻坚战。近期,鄂州海事部门在港区持续开展了“船舶垃圾分类及处置专项检查”工作,严查船舶是否严格按照要求分类配备垃圾桶、是否按照“垃圾告示牌”对垃圾进行分类存储、船舶垃圾是否进行了转岸接收处理。
鄂州海事处处长李勇东介绍说:“作为长江海事部门,为了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指示,我们长江海事部门加大对船舶港口防污染的各项治理工作。”
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航运绿色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船舶特别是内河船舶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问题,鄂州海事处多措并举,形成了推进实施船舶垃圾和生活污水“一零两全”管理机制,即靠港期间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航行期间污染物排放全达标。
在三江港区,记者看到,这里有完善的船舶生活污水公共接收点,建立了免费接收、统一转运、集中上岸、集成处理、排放城市管网的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转运、处理一体化系统。
我和船E行的绿色约定
记者在码头上看到醒目的四个大垃圾桶摆放在一起。在它的上面就是码头船舶污染物的一个免费接收公告,上面标识好了各自用途:可回收垃圾桶,用于收集塑料、金属、废纸等等;有害垃圾桶,用于收集含油垃圾,废电池,灯管;厨余垃圾桶用于收集食品废弃物,另外还有一个其它垃圾桶。
垃圾怎么上交?鄂钢长航港务有限公司码头区域负责人陈林介绍道:“我们有一个叫做船E行的APP,我们免费接收靠泊船只垃圾,但必须通过这个APP排放预约,并且到这里排队扫码排放。”
货船豫昌盛八号缓缓停靠在码头,最先下来的是负责垃圾处理的船员。
船员高畅熟练地打开手机APP进行演示:“我们以前没有这个船E行,自己把垃圾分好类,然后自行到码头扔在码头垃圾桶,现在有了这个船E行之后,那就比较方便。垃圾分类以后扫码,然后由码头负责人给我们称重,分类什么垃圾,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按照那个垃圾分类放在垃圾桶里面。称完重以后他们带我们登记,登记我们的手机,也可以提交直接上传到网上去。”
鄂钢长航港务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室科长胡慧敏查看着系统内信息,对照检查:“船只靠泊我们码头之后,我们首先要进行垃圾登记上交,进行零污染排放确认,零污染排放之后才能开始作业,我们要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确保它没有污染排进长江。”
“主要是他垃圾的品种,我们要给它分类,因为要分清楚,防止他弄虚作假,有时候他扫了码没有交垃圾,我们这登记登多少就交多少垃圾,如果跟申报不符的话那就通过不了。”陈林严肃地说。
船只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可以由船员分类带上岸,那生活污水,油污怎么办?
“我们码头上有两个大水罐,分别是船舶生活污水罐和船舶油水污水罐。”陈林说,“船上生活污水或者是油污水在靠港期间是禁止排放的,那么这个时候就要通过泵,把生活污水或者油污水从船上抽到这个罐子里面,这个大罐子是6个立方,这个罐子是4个立方,可以满足4条船同时向码头污水垃圾的交付。当这个罐子差不多储存满的时候,我们这个码头就会将这个生活污水或者油污水进行一个转运,向第3方的机构污水处理厂进行转运。”
为推进水上垃圾零排放保驾护航
连日来,鄂州海事局组织对辖区开展船舶防污集中指导与宣传,重点宣贯船舶垃圾分类的最新要求,指导码头、船舶积极推广“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船E行APP),全力打好防污染攻坚战。
李勇东介绍说,“第1个方面是创建了一套监管方式和监管模式,就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模式,创建了一个对码头为单元格的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对码头水域进行一个网格化的全程的24小时有效监控。第2个是落实好两个主体责任,落实了船舶船长的防污染主体责任,落实了港口码头的经营人的主体责任,使船舶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勤接收0排放。”
在日常工作中,海事人员向船员积极做好宣传,引导规范船舶垃圾、油污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处置,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范配备和使用船舶防污设施。执法人员并督促码头履行对靠泊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责任,并按照最新的垃圾分类要求配置或调整船舶垃圾接收设施,做到对靠泊及作业船舶的污染物接收做到“承诺到位、公告到位、协议到位、流程到位以及记录到位”。
“截止到4月份为止,应该说对到港船舶的检查,400多船次,到港船舶有3000多船次,应该实现了到港船(分类垃圾)的勤交付、零排放这么一个目标。”李勇东说。
【记者手记】垃圾分类回收上岸,厨余垃圾变废为宝。长江航运正焕发新面貌、呈现新气象。在绿水青山发展理念指引下,鄂州海事部门多措并举,积极引导辖区船舶实施“零排放”,将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接收”处理模式全面推广,推动长江航运绿色可持续发展,也巩固了美丽长江建设成果。
记者 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