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红心向党——党史教育学后感(鄂州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张伟龙)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历经风雨,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艰难险阻。是他,带领农民群众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领导着中华儿女将外来侵略者赶出国门,取得了民族解放,成立了新中国;也是他,做出改革开放伟大抉择,从此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才有了中国如今这般繁荣富强。学习这些光辉历史并将它们牢记心中,对于共产党员而言,是应该掌握的“必修课”,也是前行方向的“指路灯”,要时刻将党史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在学习中锤炼自身党性修养,并从中汲取更多积极力量。

学习党史,从中汲取奉献力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无数的共产党人不惧艰险、不怕牺牲,将一生都奉献到了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滴水成河,共同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他们中,有在抗日战场上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有隐姓埋名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有从大城市前往偏远地区搞建设的“拓荒者”,也有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奉献着青春和热血的扶贫干部,他们不求任何回报,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着那份初心和使命默默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学习党史,要学习历史长河中那些优秀共产党员一切为了国家、一切为了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努力让自己向他们看齐,向他们靠拢,充分发挥作为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成为一个群众眼里的优秀共产党员,让自己有限的人生释放出无限的价值。

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红军改编,首战平型》这段历史。自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以后,中国共产党被迫长征,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7.7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之际,我党发文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日,张学良、杨虎城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双方在庐山会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自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平型关大捷,是我党第一次与日军正面交锋,并且以落后的装备获得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下响起的枪声,激起了中华民族抵抗日寇侵略的信心和决心。

曾经的革命先辈在平型关下凝聚的那种国家至上、不畏强敌敢于亮剑,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如今的我们,学习党史,从党史中汲取红色养分、追随先辈足迹,重温革命先烈的艰辛历程,传承意志,砥砺前行。传承这份抗战精神,成为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和为国家建设中不怕艰险、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份意志,珍惜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不忘初心,用勇气与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顽强、更加坚忍不拔地前进,在世纪、新征程上始终为我们指引着方向,永远闪耀着时代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