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视剧《人世间》让无数国民感动。大家对善良的人都有一份美好的期待,应该说,也正是这份期待,让每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之所以有此感慨,是因为近期的一个采访。故事的主人公是鄂州市老年大学钢琴教师徐剑之,一位很有艺术风范的音乐人。
他曾与一名离家出走30多年的流浪汉有一面之缘,就是这一面之缘,让徐剑之成为这位流浪汉的“幸运之神”。在他的帮助下,这位流浪汉被家人及时接回家,最后走上人生归途,而没有终老他乡。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种偶然与巧合。但在笔者看来,这件事发生在徐剑之身上,有一定的必然性。那就是,人性中的“善”在使然。而这种“善”,不仅存在于语言中,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里,是一种自然流露,既“秀”不了也“演”不了。
可以说,没有足够的修养,很难做出这种看似平常却很不容易的举动。在徐剑之的朋友圈里,为他这一善举点赞的网友不在少数,这恰好反映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善”的明灯。
这些善举聚集在一起,便会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之光,一股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就个人来讲,做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可能并没有什么。然而,就社会发展而言,需要一些榜样的力量,如徐剑之这样群众身边的好人。
当前,鄂州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鄂州好人”“鄂州楷模”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这既是创建工作的需要,也是为社会赋能的时代文明引擎。见贤思齐,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物质丰富的同时,还需要发掘身边好人、弘扬好人事迹,培植精神文明的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