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解读
在新历史阶段、新发展形势、新发展格局的时空背景下,我市编制出台了《鄂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规划》紧紧围绕加快“两区一枢纽”的发展目标,把科技强市建设作为总命题、总纲领、总要求,在编制上坚持对标一流,强化科技创新支点功能,为我市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描绘了“路线图”“施工图”。
一、《规划》科学研判科技强市建设的形势任务
“十四五”是鄂州确定城市性质的关键期,是推动产业再造的窗口期,是多重机遇叠加的黄金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胜阶段,科技创新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是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放在规划任务的首位,对科技创新专章部署,这在我们党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就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作出重要部署,要求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支撑力。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成“两区一枢纽”,要求努力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化鄂州。随着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战略目标定位准确,任务举措重点突出、实施路径清晰明确,这为我们深入推进科技强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是挑战机遇前所未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创新版图加速重构,创新成为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历史机遇,我们把建设科技强市作为鄂州战胜风险挑战、抢占发展先机的关键举措,力争全面提升创新能级,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三是创新需求前所未有。进入新发展阶段,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为加快武鄂同城化进程提供了契机,我市积累多年的潜在优势进一步彰显。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使我市具备了中部出海口功能,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托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通过要素资源差异化配置和新型基础设施引领性布局,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引领和强有力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
二、《规划》准确把握科技强市建设的总体思路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推进科技强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安排部署五项重点任务,提出实施“十大工程”,同时重点梳理出12个重点领域产业技术攻关、4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95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确保重点任务与重点指标同步推进、同步落实。
在工作主线上,把武鄂同城、城乡融合作为定位,重点强化“五个加快”,努力以高水平科技强市支撑新鄂州现代化建设。一是坚持整体推进,加快构建全域创新布局。围绕推进全市“一核两极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提出构建“一城两区多点支撑”的全域创新布局。二是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布局,加强科技企业培育,建立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三是坚持市场主体,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打造“157”产业集群,加快突破关键领域的共性技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互相融合、精准对接。四是坚持重点跨越,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五是坚持优化生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氛围。
在工作路径上,面向“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站在新的平台上做更加整体性、格局性的布局,锚定创新的全链条一体化,谋划科技强市的建设路径,着力实现“四大转变”:一是推动武鄂科技同兴,率先形成同心发展的意识,主动对接、主动配合、主动融入,比以往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二是推动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供应链统筹配置转变,整合科研、产业、资本等重要资源,不断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三是推动科技力量布局从点状平台为主向体系能力整合提升转变,加快构建分工合理、协同有序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四是推动科技体制机制从以单项政策为主向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转变在已有“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科技强市建设实施意见”等基础上,更加突出系统布局、系统组织、更加突出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在工作目标上,提出到2025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科技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明确了17项具体量化指标,其中“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幅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5%”等重点指标的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甚至是最高水平,同时提出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级高新区等平台基地6个,努力在重大平台、乃至战略性科技力量实现突破,加快补齐创新体系短板,构建科技强市的“四梁八柱”。这些目标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既立足实际,又需要“跳起来摘桃子”,体现了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来源:鄂州市科技局宋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