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归仓“种”下地 不误农时不负夏

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于金色麦浪中、高速智能插秧机边插秧边精准施肥、载满各色药剂的无人机盘旋在秧田上空……当前,正值“三夏”关键时期,鄂州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派抢收抢种的繁忙景象。

“农谚有云,春争日,夏争时。”连日来,我市坚持以“抢”字当头,围绕耕、种、收、管等环节全面发力,确保夏粮夏油颗粒归仓、水稻适时播种,再夺粮食丰收。

夏粮夏油颗粒归仓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收获时。6月3日,在华容区段店镇广阔的田地里,阳光照耀下的麦田熠熠生辉,一束束结实饱满的麦穗沉甸甸低着“脑袋”,收割机在麦田中来回穿梭,一行行麦穗被卷入收割机,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蹚开”麦浪,丰收在手的小麦让种植大户吴开双脸上乐开了花。

“我种的近800亩小麦,租借了4台江苏的收割机,利用三天时间全部收完,亩产在510斤左右。”吴开双说,合作社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不仅省时省力、节约成本,质量还高于人工。

提高农机作业效率,直接关系夏粮收获质量。为保证全市夏收顺利,市农业农村局早在5月初提出“三夏”农机大会战,提前检修、保养、调试联合收割机2000余台,积极协调省内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农机具跨区作业。同时,广泛动员全市各地农机合作社积极参加“三夏”抢收、抢种,推行加装北斗导航系统,加大减损收获机械应用,提升机械化收获效率和质量,确保颗粒归仓。

“去年秋冬播以来,为确保完成粮食生产目标,全市积极制定出台一系列粮食安全奖补政策,支持各区对流转土地种植粮食、农机作业、规模化生产等工作进行奖补,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发放,全市农户种植粮油积极性明显提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成立5个工作组,分区包片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因地制宜做好技术服务,确保粮食、油料生产安全。植保部门争取资金30余万元,积极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全市夏粮、夏油质量普遍好于上年。截至目前,全市21万亩油菜、8.2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归仓,夏粮夏油单产总产实现“双增”。

种满种足不空田

今年,我市夏播粮食计划面积达到43万亩左右,要求“种满种足种绿,不留一分空田”。

在华容区蒲团乡何桥村,平安农机合作社的高速智能插秧机正在田间作业。其中,三台带有水稻侧深施肥装置的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将秧苗有序插进泥地的同时,也将肥料定量施于土壤里。

“今年我们计划种植2000亩左右的水稻,目前已经种植1500多亩,同时还为蒲团周边农户提供水稻代耕代种服务,初步达成意向服务面积3000亩。”平安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蔡武清说,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服务面积和服务范围,帮助更多的农户实现粮食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生产责任。3月,市委农办将粮食、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目标层层分解到区、到乡镇,生产责任压实到村、到主体、到责任田块,粮食安全成为“不能突破的底线”。梁子湖区通过打包零碎土地,委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病虫害防控等,中稻任务已经落实90%以上;蒲团乡依托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水稻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完成夏播面积31.3万亩,占任务的72.3%。

加强田管保丰收

“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抢收抢种之后,精准高效田管才能为全年增产丰收打好基础。

6月初,早稻正进入抽穗期,广大农户适时加强田间管理,抢抓晴好天气为水稻追施肥料,希望有个好收成。

“我们种的是绿色水稻,对日常施肥、用药的品种及剂量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多亏了专家经常来指导,今年我家的小麦基本没有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梁子湖区涂家垴镇徐连村农友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徐道才说。

今年以来,针对粮食生产和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市农业农村局在鄂城区、梁子湖区和葛店经开区开办3期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培训班,承办了全省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培训班,培训全省17个市州农业技术骨干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30余人次。

既要五谷丰登,也要“土地生金”。为了提单产、保丰收,今年夏管期间,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鄂州市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发布了分作物、分区域田管技术意见,并组织专家下沉一线,落实关键技术。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也纷纷行动,组织100余人次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深受农户好评。

“目前,全市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我们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提高事故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坚决打赢‘三夏’生产这场硬仗,为全年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让‘丰收’更有底气。”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全媒体记者:徐麟  通讯员:光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