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5月17日晚,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博物馆承办的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夜游三天乐系列活动在市博物馆启动,一场场精美的文化盛宴,让市民大饱眼福。
启动仪式在手语歌表演《我们青年志愿者》中拉开序幕,80名鄂州职业大学的学生用舞动的手语,抒发对公益事业的热爱。鄂州市文旅推介官冯燕琳推介的《鄂州铜镜》,让观众们置身其中,恍如进入一条历史长河,感受到千年古铜镜的独特魅力。一首《咏梅》被学生们用书画剧的方式演绎出来,诗意般的唱腔尽显古诗词之美,让在场观众耳目一新。由市博物馆志愿者们表演的舞台剧《如果文物会说话》和rap说唱《考古队之歌》将活动拉向高潮,节目充分展现了文物展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考古队员不畏艰苦、热爱事业的精神风貌。
“今天的演出很精彩,让我了解了很多鄂州的文物知识。还知道5月18日是博物馆日,我以后会经常来博物馆打卡参观。”市三幼学生金祎说。
在互动展览区,市博物馆于今年3月发布的第二届“变废为宝 文物故事”环保作品征集活动,得到了热爱历史文化和文物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26件参展作品。展示台上,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的作品,精巧、生动又大胆新奇,吸引许多市民驻足观看。
“我觉得带小孩过来参加这样一个有趣味性的活动,能够让孩子更深刻的去理解鄂州的人文历史以及这些文物的知识和他的历史故事。能够将线上和线下同步结合在一起让孩子身临其境,更好的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市民刘女士说。
“将这些作品展示出来,就是让孩子们除了在学校里学到知识之外,也可以参与到我们博物馆的这个社会教育当中。通过这种展览的形式,让他们这个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出来,展示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市博物馆社教服务中心主任杨杨介绍道。
活动当天,《明锦云裳——馆藏明代周源夫妻服饰展》首次对外展出。通过展示明代棉长袍、明丝织搭护、云锦、明式汉服等出土服饰,让市民近距离了解墓主人生前故事和领略明代服饰之美。
“今天晚上我们是文化之夜。明天我们是国风之夜。后天我们是诗歌之夜。每天的主题都不一样。也是希望每天参与的朋友都有不同的文化体验。今天来我们博物馆的观众特别的多。我想这个形式还是受到的观众朋友们的喜爱,所以后期我们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带给大家不同的参观体验。”市博物馆社教服务中心主任杨杨介绍说。
据了解,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市博物馆将以此为依托,陆续开展“馆长开讲”进校园、国际博物馆日广场宣讲、博物馆夜游、举办新展览、展览“六进”、品牌社教、线上宣传等40余场活动,进一步增进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和认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历史、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全媒体记者 金绍成 宋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