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区:“五字诀”推动“扫黄打非”见行见效

2024年以来,鄂州市鄂城区聚焦“扫黄打非”重点工作和任务,突出“明、强、广、准、严”五字诀,扎实推进“扫黄打非”见行见效。

组织领导突出“明”

一是目标明。区委常委会专题汇报湖北省“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区委领导对“扫黄打非”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为做好全年“扫黄打非”工作把舵定向。

二是责任明。区“扫黄打非”办公室根据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严格要求“扫黄打非”工作列入各成员单位重要议事议程,全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分片抓,各镇、街道“扫黄打非”工作站点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

三是举措明。将“扫黄打非”与精神文明创建、平安创建、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治理等工作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扫黄打非”进家入户,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共建共管,进一步夯实进基层工作。

基层建设突出“强”

一是凝聚力强。按照“六有”标准,完善全区110个村(社区)“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设置,推进站点融入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阵地,凝聚网格员、志愿者、综合执法等力量,织密基层网络,延伸“扫黄打非”工作触角。

二是引领力强。在全区扎实推进古城社区、司徒社区、镜园社区等省级“扫黄打非”优秀点位创建,通过抓点带面、示范引领、促优争创,切实维护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三是学习力强。举办全区“扫黄打非”业务工作培训班,各镇街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等60余人参加培训,提升基层业务骨干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明确工作内容和具体目标,不断夯实“扫黄打非”基层力量。

宣传教育突出“广”

一是载体广。依托融媒体平台、宣传栏、电子屏、宣传横幅、海报、文化墙、网格微信群等载体,发布各类“扫黄打非”宣传信息约4000条,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是活动广。开展“护苗·绿书签”“法治进校园”“网络安全进校园”等活动56场,全力护航未成年人成长。石山社区“守望成长”志愿队联合“巾帼”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扫黄打非”保驾护航助成长宣传活动,古城社区联合多家单位赴鄂城老兵红色记忆馆开展“革命精神共传承 携手护苗促成长”主题研学活动,均被“湖北省扫黄打非”公众号公开报道。

三是对象广。积极向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出版物经营户、网络主播等群体开展分众化、对象化的宣传,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古楼街道镜园社区组织广大居民开展“情景剧+模拟法庭”活动,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载广泛宣传。凤凰街道古城社区创新打造群众身边的“扫黄打非”文化巷,让“扫黄打非”知识以萌趣彩绘的形式“上墙”,覆盖附近居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经营业主约3500人。

风险排查突出“准”

一是节点准。瞄准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开学季、鄂城两会等重要节日节点,各地各部门提早行动,紧盯问题多发易发部位,开展巡查检查220余次,既抓实日常监管,又紧盯重要节点,将“扫黄打非”工作贯穿始终。

二是点位准。区“扫黄打非”办公室牵头,组织区文旅局、区民宗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等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检查印刷企业、电影院、书店、网吧、KTV、旅游景点、宗教场所等点位,覆盖65家主体单位,下达整改通知近30条。

三是线索准。广泛发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居民群众等力量,发挥“传声筒”和“连心桥”作用,扩大发现线索来源,通过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向群众公布举报方式,畅通线索渠道,拓宽举报途径,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监督,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支持“扫黄打非”的浓厚氛围。

案件查处突出“严”

一是机制严。将案件查办作为重要抓手,推行“案件负责制”,在区公安分局成立“扫黄打非”案件查处督导中心,协调新闻出版、公安、文旅、邮政等部门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联合办案。

二是巡察严。坚持抓早抓小、严查严管,深入推进“净网”“护苗”“秋风”等专项行动,对网络淫秽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信息、新闻敲诈和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侵权盗版等四类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扫除”,有力强化重要案事件查处力度。

三是惩处严。组建鄂城区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配备7名专业工作人员,联合各成员单位,攥成“扫黄打非”打击铁拳,元至8月份,鄂城区共发现线索28条,查办案件17起,其中行政立案16起、刑事立案1起,刑事处罚1人,依法形成强力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