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以前每次车子开过,这一排挡板就‘哐当’一声巨响,像打雷,吓得人一哆嗦。万一有人掉下去可不得了,特别是小孩!”6月6日,华容镇京华小区居民戴阿姨指着曾经让人提心吊胆的下水道口说。
京华小区内这处下水道挡板因固定结构失效,早已“松了筋骨”。不仅无法有效覆盖下水口,更成了困扰居民的“噪声源”和“安全盲点”——每当车辆驶过,沉重的挡板便猛烈撞击井沿,发出沉闷声响;更令人忧心的是,挡板能被轻易挪动,对好奇玩耍的孩童和视力偏弱的老人构成潜在坠落风险。面对这块“会叫又会动”的挡板,热心居民姜国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主动出手“驯服”它。
(修缮中)
“噪声扰民,隐患揪心,必须给它‘上把锁’!”姜国文没有等待外力支援,迅速自费购买了膨胀螺丝钉、垫片等固定配件。5月30日,他带着工具包来到现场,利用从家中搬来了沉甸甸的电钻打孔机,仔细测量定位。电钻的轰鸣声吸引了过往邻居廖世珍的目光,他立即加入其中,半蹲着,稳稳扶住挡板,配合姜国文进行精准打孔。并用带来的大号螺丝和垫片,在挡板四角及关键受力点进行坚固的贯穿式固定,彻底消除了晃动空间。接下来,他们又对挡板下的下水道淤积的杂物进行了彻底疏通。汗水混着扬尘,但他们的专注始终如一。这感人的一幕吸引了众多邻居驻足:有人递上茶水,有人递上工具,“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邻里温情在共同劳动中悄然流淌。
“在这里住了近二十年,听着那‘哐当’声心里就不踏实。特别是想到孩子和老人们的安全,就想着力所能及做点事。能为大家安全出份力,心里高兴!”姜国文擦拭着工具,话语朴实却饱含关切。党员廖世珍擦去额角的汗珠,坚定地说:“作为一名党员,能动手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就是我们该做的事。现在挡板稳了,噪声没了,下水道也通了,大家安心,我们也舒心。”
(修缮后)
楚藩社区党支部书记廖传义表示:“两名同志利用自己的双手,变‘哐当乱响’为‘纹丝不动’,用智慧和汗水消除了居民的心头之患。这生动诠释了‘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精神,也彰显了居民自治在解决社区‘微痛点’上的独特优势。”
曾经恼人的“哐当”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车辆平稳驶过的宁静;曾经令人忧心的松动挡板,如今被牢牢锁紧,稳稳地守护着居民脚下的安全。姜国文和廖世珍,一位普通的热情居民,一位不忘初心的党员,他们用几枚螺丝钉、一把电钻和满手的油污,拧紧了安全阀,也拧紧了邻里守望、共建家园的同心锁。(通讯员:吕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