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城区西山街道,有一支由社工和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他们时常穿梭于菜市场、超市和居民楼之间,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代购生活物资,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救在鄂城,助在身边”的服务理念。
一份“购物清单”
清晨7点,社工小姜的手机微信提示音准时响起。朱大姐发来的购物清单上写着:“青菜两把、豆腐一块、降压药一盒”。这样的清单,小姜每周要处理多份。
因中风偏瘫卧床十余年的朱大姐,是西山街道社会救助服务团队的重点帮扶对象。第一次上门走访时,发现她家冰箱里只有咸菜和馒头。社工小姜回忆道。此后,团队为朱大姐约定,只要朱大姐有购菜需求,社工都会按时送到,风雨无阻。
“跑腿”背后的温情守候
这支由4名专职社工和13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队,承担着街道困难家庭的日常采买任务。他们的工作包里常备着三样"法宝":购物袋、药品盒和记事本。
“王爷爷需要无糖奶粉”“李阿姨家的灯泡要换”……记事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记载着群众最急迫的需求。团队负责人介绍,他们建立了"需求收集-精准派单-反馈跟进"的闭环机制,确保每项需求落到实处。
从“物质帮扶”到“心灵慰藉”
在代购过程中,社工们发现,许多服务对象更渴望精神陪伴。因此,每次上门送货时,团队都会特意多停留半小时,陪老人唠家常,帮独居居民整理房间。
“他们不仅送菜,还给我读报纸、剪指甲。”朱大姐说着,拿着服务联系卡,“看见这个电话号码,心里就踏实。”如今,这张印有社工电话的爱心卡,已覆盖街道所有困难家庭。
这支扎根于鄂城区西山街道的社会救助服务团队,宛如冬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困难群众的心。他们从细微处着手,从满足生活物资需求起步,逐步走进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为其构筑起坚固的生活与精神双重保障。
在 “救在鄂城,助在身边” 理念的指引下,他们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质量持续提升。这份坚守与付出,不仅改变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现状,更在社区中传递着爱与温暖,凝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