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省委政法委组织的“荆楚政法基层行”采访团走进鄂州,围绕“聚力建支点 解纷在一线”主题,深入鄂城区、梁子湖区综治中心开展集中采访。央广网、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级媒体记者现场直击我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成果,以鲜活案例展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鄂州智慧”。
“荆楚政法基层行”采访团在鄂州合影
平台派单精准分流 夫妻矛盾一站化解
上午10时50分,采访团走进鄂城区综治中心,调研了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情况。在指挥中心,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全区矛盾纠纷预警数据。记者现场提问:“智慧平台如何实现矛盾精准转办?”负责家事纠纷调解员万桂兰介绍了一起典型案例。
鄂城区综治中心采访
24岁的黄女士因婆媳矛盾与丈夫争执不休,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起诉离婚。婚调中心万桂兰与同事程玲接到综治中心“派单”后,采取“背对背”等调解法,对黄女士侧重情感疏导,引用《民法典》相关条款阐释家庭责任;对罗先生母亲则用方言讲述“家和万事兴”的民俗道理。经过六轮调解,夫妇二人最终解开心结,签订《家庭和睦公约》,约定三代人分居生活、定期亲情互动,重启了幸福。
黄女士回想起撤诉经过时感激地说:“以前只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现在才明白,退一步是给爱留条路……”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法理情的交融。”万桂兰说。该案通过综治中心“平台派单”高效、精准分流转办,不仅提升了化解质效,更通过春风化雨般的调解,避免了‘一场官司三代仇’的悲剧。
村社吹哨有回应 邻里积怨握手和解
下午3点50分,采访团走进东沟镇综治中心时,正遇余湾村村民上门道谢。
采访团一行参观东沟镇政法智能化平台运行中心
现场,网格员王成凤向记者介绍纠纷发生场景。村民余立(化名)与余西(化名)因门前菜园归属引发冲突,导致余立(化名)母亲意外受伤,双方因医疗费用分担僵持不下。王成凤走访时发现这一矛盾并上报东沟镇综治中心处置解决。
经过实地走访,综治中心负责人龚建斌联合司法所、驻村律师介入调解,“我当时想到了‘六尺巷’的典故,好在双方都是比较明事理的人,又是多年的街坊四邻,经过我们多方劝说最终达成了和解。”龚建斌介绍道,
经前后多轮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医疗费用分担协议,余西(化名)赔付1.8万元医疗费,并承诺共同维护邻里和谐。
省外视角:解码鄂州经验
“鄂州市高质效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有力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荆楚网政法事业部主任邱玲鹏评价说。
“巧巧”用耐心和真诚为村民化解矛盾纠纷
“人民调解员以情、理、法相融的调解方式化解矛盾,让我深切感受到鄂州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温度与智慧。”央广网记者邓子依表示,鄂州市强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让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作为一名记者,她将用心记录、做好报道,让鄂州这些扎根泥土的智慧被更多人看见、借鉴。
当采访团结束行程时,各地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平台正滚动播放当日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的基本情况、处置进展等数据,这些信息背后,是坚持把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指挥枢纽、处理枢纽,强化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坚持科技赋能、数据驱动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此次“荆楚政法基层行”时间是3月下旬至6月底,将重点宣传各地综治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的创新举措,挖掘宣传鲜活经验和典型案例等。通过实地采访,进一步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知晓率、满意度,引导群众遇到问题、有矛盾纠纷就到综治中心“找个说话”。
全媒体记者刘韦 盛鑫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