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我国迎来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值此之际,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号召,4月3日吴都小学启动特色安全教育项目。在鄂州市新联会的统筹协调下,市育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携手市红十字会、红十字水上救援队等专业机构,创新开展"儿童生存训练营"实践活动,将校园精心打造成多维立体的"平安训练营"。活动通过"情景模拟+技能实训+家校共育"三维联动的教育模式,系统化提升全校2000余名师生的风险识别能力与应急处置技能,构建起"教学-实践-认证"的全链条安全教育新范式。
活动中,6名专业志愿者讲师成为同学们安全知识课堂上的“引路人”。他们围绕AED使用方法、结绳大比拼、腹部冲击法、毛毯担架计时赛、千斤顶抬升、家具防倾倒这六个关键环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互动沉浸式游戏体验,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通关打卡,学习自救技能,守护生命健康。
在AED使用方法的学习现场,神秘又神奇的AED设备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讲师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到AED堪称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重启键”,并一步步引导他们掌握AED的正确操作流程,从开机、贴片到听从语音提示进行除颤,每个步骤都力求精准。
在绳结大比拼的趣味角逐中,孩子们热情高涨,全神贯注地跟随志愿者讲师学习单套结、双平结等实用绳结系法。别看这些绳结小巧,一旦遭遇紧急情况,比如被困高处、需要搭建临时救援工具时,它们便能成为孩子们逃生自救的得力助手 。
当异物意外卡住喉咙,生命健康危在旦夕,这时该怎么办?腹部冲击法环节为孩子们揭晓答案。讲师通过生动演示与简单易懂的“剪刀、石头、布”口诀教学,让孩子们快速掌握了这一关键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能为自己或他人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
毛毯担架计时赛的赛场上,孩子们分组协作,气氛紧张又热烈。他们学会了如何巧用毛毯制作简易担架,几人配合,小心翼翼却又迅速地将“伤员”平稳运送。在这场速度与默契的考验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实用救援技能,更懂得团队协作在紧急救援中的重要性 。
千斤顶抬升环节,孩子们将目光聚焦在生活中常见的千斤顶等物品上。通过亲手操作,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些平平无奇的工具,竟能在重物压身等紧急状况下,发挥巨大作用。孩子们学会了使用千斤顶,巧妙操作工具将重物抬升,为救援开辟生命通道 。
在家具防倾倒体验区,孩子们了解到家中看似普通的家具,若固定不当,在地震等灾害来临时,可能成为伤人“凶器”。通过实际操作,他们学会使用固定件等工具,将高大衣柜、书架等家具牢牢固定,为家庭消除安全隐患,守护日常生活的平安 。
据了解,该校以安全教育周为契机开展了系列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家校协同发力,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夯实安全基础,筑牢校园安全屏障。学校以“强化安全意识 共筑平安校园”为主题,通过升旗仪式、班会课和应急演练等系列活动,全面深化安全教育。学校特邀法治副校长、派出所民警为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围绕交通安全、防拐防骗、防范校园欺凌等内容展开讲解,强化师生自护自救意识。学校还发起“小手拉大手”倡议,鼓励学生将安全知识带回家,与家长共同排查安全隐患,形成家校共育、社会联动的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