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碧石渡镇樟树岭村,古樟参天如盖,错落有致的屋舍掩映于盎然绿意之中。这个因6000余棵古樟得名的村落,正以“生态+文化”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绿色答卷。
“现在,全村绿化面积达90%以上,堪称‘天然氧吧’,村民们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十分惬意。”碧石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樟树岭村党支部书记简斌明骄傲地告诉记者。
“党员带头搞绿化,我们跟着学。”该村3组组长陈普利说,以前房前屋后堆满了杂物,如今家家争创最美庭院,村中废弃的场地变身为公共绿地和运动场所,还有各具特色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让人赏心悦目。
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是主力军。近年来,该村不断创新治理手段,通过党员联户、组团服务机制,建立党员示范、干部行动、榜样带动、群众互动的“党建+”新模式,形成以党支部为主导、党群共治、家家户户参与的常态化治理机制。同时,为激发组与组之间主动干、抢着干、比拼干的争先意识,该村还积极开展“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村民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自觉维护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村子是自己的,家是自己的,大家都自觉把环境搞好,看着舒心,住着也舒服。”陈普利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在提升颜值的同时,该村还注重涵养文明气质。深入挖掘本地樟树文化精髓,将其融入村规民约,并制定红白喜事简办制度,提倡厚养薄葬、喜事新办,反对天价彩礼。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并通过文化墙、广播、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和攀比之风,文明健康新风尚蔚然成风。村妇联工作人员王威告诉记者,村里采取多项举措,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文明乡村建设,如今邻里矛盾少了、打牌赌博少了、红白事攀比少了,文化活动、养花种树、公益行动日益增多,村民自发组建的广场舞、牌子锣、采莲船等文体团队达10余个。
从“环境美”到“风尚新”,作为花马湖水系和三山湖水系分水岭的樟树岭村,以古樟为纽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文化赋能的振兴之路。如今,漫步村中,可见乡村产业与生态水系交织,传统民俗与现代治理共融,一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我们将依托得天独厚的樟树资源,大力发展樟树文化,以樟为媒,凝聚集体文化认同,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同时,积极寻求合作,规划打造樟树文化村,发展乡村产业,拓宽村民就业增收渠道,实现共同富裕。”简斌明介绍。
全媒体记者 杨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