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我市重拳整治农村食品安全 让假冒伪劣食品无处遁形

“个别食材的储存不符合卫生标准,马上进行整改。”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执法人员,对49家涵盖中式快餐、汉堡炸鸡、奶茶饮品、火锅烧烤等业态的连锁餐饮门店,进行“拉网式”大排查。从后厨的环境卫生到食材的采购溯源,从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到食品添加剂的规范使用,每一个关键环节都不放过,现场发现问题25个,全部督促整改到位。这一场景,是我市全面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的生动写照。

自4月以来,市市场监管局以“查源头、严监管、保安全”为行动纲领,面向全市农村,打响食品安全保卫战,通过全链条整治、全环节执法、全方位宣传、全维度衔接,向各类食品安全违法问题“亮剑”,全力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环境。

该局印发《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搭建“源头治理、重点突破、长效监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召开三级联动部署会,将“市—区—所”监管责任链条牢牢压实,深入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网络经营三大领域“清源行动”,累计检查食品生产主体312户(次)、经营主体1509户(次)。

针对食用植物油、酒类等风险高的食品,执法人员开启“靶向狙击”模式,建立“线索收集—快速检查—立案查处”闭环处置体系。截至目前,已发现40条违法线索,完成341批次监督抽检,查处50起违法案件,收缴605公斤假冒伪劣食品,罚没1.5万元,责令11家经营主体整改,确保不合格食品处置率达到100%。

为实现“全民参与”,该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线索征集信息,设立“吹哨人”奖励机制,号召市民争当“食品安全监督员”。采取“宣传阵地+精确引导”模式,在省市各大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放3000份宣传手册、2500张海报,让食品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联合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印发相关工作办法,健全线索互享、案件互移、执法互助协同机制,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无处遁形。

全媒体记者宋治辉 通讯员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