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家人累计献血超10万毫升,用热血传递生命希望,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她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特教、志愿服务等领域屡获殊荣;一家人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用行动诠释和谐家风。她就是全国“特教园丁奖”获得者、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市教育系统“师德标兵”、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董志群。
“姐,献血是好事,能救人。”2013年10月,弟弟董海波的一句朴实话语,将董志群带上了献血车。初次面对针头的忐忑,被那本印有自己名字的鲜红献血证熨平。当得知血小板临床需求更迫切、捐献间隔更短,从2014年起,她便专注于成分献血。12年来,董志群义务献血44次,献血总量9300毫升,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丈夫潘朝旺默默坚持15载,义务献血76次,献血总量28400毫升,成为血站护士们熟识的“老朋友”;弟弟董海波是家里最早的义务献血者,多年来累计献血64000毫升,3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榜样的力量也无声浸润董志群的儿子潘尚铠。去年暑假,尚铠郑重地将自己的第一本献血证递给父母:“你看,我们年轻人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那一刻的欣慰,让董志群眼中闪动着骄傲的光。至此,这一家人皆在献血的光荣榜上刻下姓名。“不知道用我血的人是谁,但一想到他的身体里有我的血,能让身体好起来,我就觉得值了!”董志群坦言。
除了积极参与义务献血,平时,董志群和家人尊老爱亲、待人友善、热心奉献。每周都会回乡下看望父母,给他们做好吃的,添置或修理生活用品,到地里帮父母干农活,无论在婆家或娘家,董志群都和亲人相处融洽。全家还一起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博物馆开展文化传承、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进社区义务打扫卫生等。
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讲台上,董志群已耕耘近三十载。她一次次把不安的孩子们接进自己的宿舍温暖守护。每每听闻这些特殊的孩子最终学有所成、融入社会,董志群的欣慰感奔涌而出:“那份高兴,就像知道自己的血液救活了陌生人一样真切、温暖。”特教经历让她深刻理解生命需求的多样性:“有人急需救命之血,有人渴望被看见、被陪伴。”看着孩子们克服障碍、走向社会,那份油然而生的价值感,与收到血液救人的反馈一样触动心弦——都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爱的回响。
前不久,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湖北30个家庭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董志群家庭位列其中。“这个奖项,不是只给我们一家的,是颁发给鄂州所有默默无闻献血的好心人。”如今,董家献血总量已突破10万毫升,相当于20个成年人的血液总和。面对未来,董志群目光坚定:“只要身体允许,我永远走在献血路上……”
全媒体记者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