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明眸,点亮未来 ——我市融合推进近视防控新实践


“幼儿园发的各种护眼知识,比如如何营造家庭护眼环境,调整书桌灯光、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非常实用。”近日,在鄂州市实验幼儿园举办第11个近视防控宣教月活动中,大(2)班家长杨女士欣喜地表示,现在,孩子回家后更愿意参与户外活动,还会像“小老师”一样提醒大人注意用眼习惯,让家长们对孩子的视力健康保护工作非常有信心。

这样的转变,正是我市创新推进儿童青少年视力防控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鄂州市以建设“全国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为契机,通过“加”强责任与户外活动,“减”轻负担与近距离用眼,“乘”家校社协同效应,“除”不良习惯与风险因素,探索出“十个全覆盖”与“班主任责任制”双轮驱动模式,为破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这一难题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鄂州方案”。

把小事做实:“十个全覆盖”的民生温度

走进鄂州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处处是视觉友好环境的巧心机:护眼灯的柔和光晕取代了以往的刺目眩光,可随意调节高低的课桌椅默默“跟随”着孩子的成长步伐,各班每周调整学生座位,确保视角公平。而黑板前那条醒目的2.2米线,则如同一位无声的哨兵,守护着最科学的用眼距离……

2024年,鄂州市创新推出“十个全覆盖”(专题部署、宣传教育、护眼灯配备、课桌椅高低与座位调整、班级视力表、眼保健操、个人视力档案与班级视力管理档案、班级视保员配备、体育运动、视力筛查分析全覆盖)近视防控机制,将环境优化“硬支撑”与活动创新“软引导”有机结合,形成常态。

我市将学校护眼灯改造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投入数千万元实施教室光环境改造,全市4000多间教室全部配备专业护眼灯、可调式课桌椅、标准对数视力表。

远眺接力、地贴游戏、武术操……各种创意活动让课间休息变得生动有益,也将视力保护融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每学期一次视力筛查、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每人一份视力健康档案等举措,更是从细微处着力,为全市16万余名学生视力健康构建起立体化防护网络。

“孩子的视力健康,就源自这一点一滴的细节。我们相信,每一处用心的改进,都是在为光明护航。”市实验小学校长赵俊感叹。

把责任做细:班主任的护眼实践

10月15日下午,市武昌学校五(4)班,班主任李丹老师正在组织每月一次的视力自测。“杨文轩,这次检查发现你左眼视力有所下降,我们会及时调整座位,也请家长带你去专业机构复查。”这样的对话,已成为班主任落实责任制的常态。

今年三月,一份《班主任近视防控责任书》的下发,为鄂州市各级各类学校班主任履行近视防控主体责任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班主任责任书的核心在于实现了责任清单化,将宏观的防控要求解构为八大可执行、可考核的日常动作,如确保户外活动时长、严控2.2米线、电子屏限时、监督读写姿势、落实眼保健操、组织视力自测、进行家校沟通等。这使得班主任的角色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第一责任人”,并通过“班级视力管理记录本”等工具,实现了防控过程的可追溯、可评估,确保了责任的闭环管理。


“责任书不是束缚,而是指引。”市第一中学教师何珊说,“班主任责任书”八大职责中的“保障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这一条,促使她创新推出了“课间运动打卡”制度。如今,她的班级里,学生们会相互提醒:“下课了,快去远眺!”“做眼保健操要认真!”

更令人欣喜的是,责任的边界在被不断打破,涌现出多样的创新举措。在市第二幼儿园,老师们设计的“体能大循环”游戏,让孩子们在奔跑“阳光跑道”、钻爬“隧道山洞”、穿越“障碍丛林”、跳跃“彩色轮胎” 时,目光自然追随移动物体,完成了一套“眼肌动态体操”。

这些创新实践,让近视防控工作实现了从“要求”到“追求”、从“任务”到“责任”的升华,也让“抓早抓小抓关键”有了更加具体的内涵。

把经验做久:守护光明的长效之策

“保护视力不是一阵风,而要成为常态。”市第一幼儿园园长高滨华表示:“我们深刻认识到,班级是实施近视防控的最前线,班主任则是这条战线上的‘首席指挥官’。而推行‘近视防控班主任责任制’,就是让班主任在这场‘视力保护持久战’中发挥关键力量。”

眼下,鄂州正致力于将“十个全覆盖”与“班主任责任制”深度耦合,构筑一道近视防控长效机制防线。具体而言,“十个全覆盖”为班主任履职提供了标准化的环境与规范,而“班主任责任制”则确保了这些硬件和制度 “班班有人管、事事能落地”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将近视防控“六个一”要求细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日常规范。

实践证明,这套环环相扣的防控体系正在发挥实效。在鄂州,义务教育阶段“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成为标配,“健康第一”的理念正在各地绽放出蓬勃生机。全员体育美育活动惠及每一位学生,校园里每天可见学生奔跑、运动、阳光向上的身影,每班可听学生开心、快乐、悠扬嘹亮的歌声,同学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视力健康意识显著提升,科学用眼的习惯正在养成。该模式重塑了校园的健康生态,不仅使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人人重视、班班落实、家校协同”的近视防控校园文化。

为进一步深化视力防护家校社协同,我市精准把握每年3月、9月近视防控宣传月和“6·6全国爱眼日”等重要节点,以每学期全覆盖的视力健康普查为基础,持续放大“鄂州市学校健康教育暨急救教育共同体”的聚合效应。通过整合教育、卫健、社区等多方力量,常态化开展视力健康课堂、家长专题讲座、校园筛查与干预指导等活动,逐步构建起“筛查—预警—干预—跟踪”的全链条防控机制。同时积极推动“班级视保员”“护眼标兵”“班主任交流分享会”等活动,让科学的视力防护理念真正融入日常,让健康的视觉习惯触手可及。

近视防控工作任重道远,非一日之功,亦非一域之责,但鄂州已经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通过系统性的工程思维将硬件标准化与人的责任心深度融合,是打赢这场‘光明保卫战’的关键。”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探索创新宣传引导、打造防控特色学校等举措,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擦亮近视防控工作的鄂州经验,让“睛”彩童年持久闪亮。

(全媒体记者郭爱兵 通讯员程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