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枚普通的鸭蛋,到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一枚皮蛋是怎么做出来的?
先将蛋慢慢洗净,再进行敲蛋、选蛋、称重,最后经过料液配制、原料蛋检验、装缸与灌料、浸泡管理、出缸等步骤。一整套工序下来,工人们早已精疲力尽……
不过,传统制作皮蛋的这些场景已成为过去。在鄂州开发区金环禽蛋公司,以往的手工作坊变成了标准化生产车间,传统的人工清洗鸭蛋、称重等程序全部换成自动化程序,劳动效率提高,且效果完全不输给优秀老技工。
去年,公司销往全国各地的皮蛋达到千万枚,今年产品供不应求。是什么让一个传统的皮蛋制作企业成功“逆袭”。
A “祖传秘方”成就“刘皮蛋”
“我家的皮蛋,配方是父辈开始传承下来的,味道好不说,还营养健康、风味独特。”金环禽蛋负责人刘堂星说,从父辈开始做皮蛋,至今有30余年的历史。
刘堂星回忆说,父亲开始做皮蛋时是在自己的老家大冶金牛,那时候还只是一个手工作坊,直到1983年,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父亲将制作工艺亲手传授给了刘堂星。
带着父亲的期盼,刘堂星来到了鄂州寻求发展。凭借父亲独特的腌制配方,刘堂星的客源逐渐增多,成了小有名气的“刘皮蛋”。
“要在皮蛋上头做出大文章,光有‘祖传秘方’不行,还得有自己的品牌。”这是刘堂星慢慢悟出的一个道理。
2007年,“新鸭”皮蛋商标正式注册。金环禽蛋生产的皮蛋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2014年,鄂州开发区招商引资,刘堂星看准了鄂州百湖之市的鸭蛋资源,选择在开发区投资、建厂,成立了金环禽蛋公司,将30年的老手艺搬进现代化的生产车间。
“剥开后有漂亮的松花,蛋黄是糖心软蛋黄,吃完后喉咙还有阵阵清凉的回味。”市民王女士是这样评价金环皮蛋的。由于金环皮蛋的品质和口感好,大家给它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心太软”。
B 新思维让老工艺添活力
选蛋、腌制、密封、打包……昨日,在金环禽蛋公司车间内,近30名工人正井然有序地加紧赶制订单。“这批皮蛋即将发往哈尔滨,共有1000万枚。”刘堂星介绍。
身穿工作服,和工人们一起搬卸鲜鸭蛋,刘堂星没有一点“皮蛋大王”的模样。但正是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他,每年把5千万枚皮蛋卖到了全国各大超市。
在中国,皮蛋不仅成为了一道美味的菜品,更是传统节日端午节馈赠亲友的首选礼品。传统的皮蛋制作工艺其实不难,在不少人看来,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但刘堂星不但把这个难登大雅之堂的土工艺搬进了工厂,进行现代流水线批量生产,而且产品还畅销全国。
刘堂星说他的办法是:将老工艺与现代工业相结合,让传统工艺走上现代流水线。
“要做好皮蛋,选蛋是关键。”刘堂星说,在选择鸭蛋时,坚持用传统工艺方法。必须用一星期内产下的新鲜鸭蛋,且要是无公害绿色养殖出来的鸭子产下的蛋。选好蛋后,加上安全无化工原料的独家配方腌制,再进入现代化的控温车间内,一枚“新鸭”牌皮蛋就出炉了。
刘堂星介绍说,过去没有控温车间时,温度都要人工掌握,稍不注意,皮蛋都变成“坏蛋”了。
C 新技术让鸭蛋变“金蛋”
“鸭蛋全身都是宝。要做大产业,必须依赖科技的力量改造传统产业,最大限度提高鸭蛋的附加值。”刘堂星说。
2016年10月,公司在进行市场考察时,发现真空熟盐蛋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于是刘堂星开始研究咸鸭蛋的制作方法。
传统咸鸭蛋是把黄泥巴碾碎,混合盐水后搅拌成泥浆,用泥浆包裹鸭蛋,然后鸭蛋在稻草灰里打个滚,最后腌制20天而成。
“像这种腌制的方法,保鲜期短,口感也得不到保障,且耗时太长。”经过反复的市场调研及学习,刘堂星花30万元,购买了高温锅炉。
“清洗、真空、杀菌……”整个制作过程,采用现代工艺制作,保证了鸭蛋的口感及卫生,更重要的是满足开袋即食的市场需求。
该鸭蛋一经问世,供不应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鸭蛋的附加值,金环禽蛋将制作皮蛋和咸蛋过程中破损且品质好的鸭蛋进行分离、萃取等深加工,卖到食品厂,作为粽子、月饼等食品的馅料,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让鸭蛋变“金蛋”。
对于未来的市场前景,善于思考和谋划的刘堂星早已胸有成竹。下一步,他将把父辈的手艺传承给儿子,让老手艺继续在新的经济浪潮中扬帆起航。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倩 实习生张宸 责任编辑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