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春花
日前,教育部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发出通知,其中明确学生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通知还对中小学作息时间、学校开门时间,以及校外培训结束时间、游戏服务时间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并对结果进行监测督导。
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学校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老师们也会在每天放学之前给学生布置各种各样的作业,以致孩子们早早地背上了沉重的书包,正常睡眠时间被不断挤压。然而,作业多睡眠少,成绩不见得会提高,反而越学越糟,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作业少一点,睡眠多一点,这应该是很多家长的共识。此次教育部发文保障学生睡眠,政策很好,大家在点赞的同时不免担心:这能落实吗?真的能让孩子睡个好觉吗?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政策的落地落实,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相互配合、协同并进。学校作为睡眠管理的组织者,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科学布置作业,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度。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避免给孩子增加过重的课外负担,主动学习科学的睡眠方法,提高孩子睡眠质量。社会各方要共同发力,有关部门要加强睡眠管理工作的督促落实,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需要认清的是,发通知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是一种措施,我们除了抓好落实,其背后睡眠不足的成因也不容忽视。各有关部门要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让更多孩子安心睡觉、睡个好觉,在健康的环境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