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奉献我快乐 办实事展风采 | 考棚社区蟠龙小区老年志愿者“群英谱”

坚守疫情防控,助力文明创建,志愿者们一直在行动。在古楼街道考棚社区有一支小红帽、红马甲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为人民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他们是一群很普通的群众,他们来自同一个社区同住一个小区——考棚社区蟠龙小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近80岁,年龄最小的也已过花甲之年,他们中有党员、有退役军人、有退休教师、还有普通的家庭主妇,他们只为同一个梦想而奋斗——弘扬志愿精神。

闵勋民,党员,67岁,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也是蟠龙小区业委会的主任,在小区曾陷入安居环境卫生差、秩序乱,无人管理,居民们非常需要一位“领头雁”来改变这一切的时候,闵老师他毅然而然接过了这件人人都觉得吃力不讨好的事务,并且说:“我们只为一个目的,把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使大家有获得感幸福感!”闵老师没有失言,一直以来,他率先垂范,从小事到大事,从易事到难事,为居民解决流浪狗的困惑,为独居老人消除白蚁的隐患,为小区重启老旧的安全门,还有带领小区的热心代表共同来经营着小区的环境面貌,一起上门收取保洁费,一起维修故障路灯等等......他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群众都听得到看得到感受得到,群众信他服他拥护他,支持的人多了参与的人也多了,小区共治共建共享的幸福感也带来了!

曹清明,党员,75岁,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他说得最多是,“做志愿者没什么的,就当是锻炼了身体,只要有党的号召,我随叫随到”。正如他这一句简短的话,他守住承诺,牢记使命,在小区在社区奉献自我,成就自我。

周彩琴,群众,61岁,一名极其普通的家庭主妇。她是第一个加入考棚社区“见事就管”志愿服务队的队员, 她也是社区网格的网格助理员,她是群众的传话筒也是群众的楷模,小区的居民没有一个不为她竖大拇指的,因为如群众所说, 她就是小区的“领导”,在她的带动下,小区的志愿队伍越来越强大,小区的氛围越来越和谐,聚力凝心,在哪里都发光发热!

何远坤,退役军人,68岁,退役不褪色,他是社区的“能人”,爱唱歌爱养花草,闲暇之余,他家门前是最热闹的,总有一群“知音”一起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唱一段小曲跳一场集体舞,活跃着小区的氛围;他的养花手艺,也成就了他门前屋后赏心悦目的花圃,更是成为社区“御用”的园丁,社区广场绿化带的养护更让人放心了,有时间何师傅还会为居民开启养花课堂呢。

占先会,群众,78岁,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老师傅年龄虽大,但从不“老糊涂”,思想觉悟高,有种老革命精神,他总是说,“跟着党走绝对不会错,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走革命者的道路,我还年轻,做得动”。占师傅不光说还主动做,甚至还带着自己的老伴田少华也一起跟着做,有了他们,小区的院落、楼道变亮了变净了,小区的人文素养也进一步提升了。

2022年4月,全城受疫情的影响进入静态管理,就是这样一个小集体,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他们冲锋在前,主动请缨来一线当志愿者协助和配合社区服务于群众,他们服从社区的调遣,可以是疫情排查员、可以是物资传送员、还可以是核酸检测点的引导员等等,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奉献最多的岗位是防控值守点位的执勤员,平凡的岗位、非凡的任务,无论烈日高照还是狂风暴雨,在卡口、在帐篷都有他们坚守的身影,忍受恶劣、耐心劝导,守护着一方居民的安全和健康,从4月到5月从未间断过,正是这股正能量的传承,志愿者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上阵,众志成诚,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精神,在这次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疫”中助力考棚取得优异战果。

5月,继疫情而来的创文工作,让所有人应接不暇,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支红色力量,化疲劳为动力,考棚社区重中之重的点位蟠龙集贸市场也算不上难题了,他们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行,铲除牛皮癣、安装接油壶、修理路灯、装订纱网、美化墙面、化身泥工匠......难的是一份坚持,一份担当,在创建路上,他们坚韧不拔、行动自觉、无私奉献,全身心地投入,让家园靓了让城市变美了。他们诚心诚意的勤劳付出,不光收获到居民的好评还经常得到社区领导的高度评价,更为城市的文明树立新风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这样一支真干实干的志愿队伍,在考棚还有很多,他们是志愿路上最耀眼的“星”,用微光照亮他人,以滴水汇爱成海,让精神文明之花处处盛开!志愿路上,感谢他们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付出,感谢他们为创建和谐社会文明城市做出贡献!

通讯员:周前

编辑:周璟